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领域。传统的大量生产、销售、废弃的产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求,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中国制造业本身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循环技术与装备的重任。
了解,制造业是目前中国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能源消耗占全国70%以上,二氧化硫和COD排放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6%和37%。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工业废水排放则占全国总量40%以:,其中有8%左右的废水未达标排放。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高消耗、高排放、低综合利用率的粗放发展阶段。
社科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研究员就此向记者分析说,循环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因为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而目前中国的循环模式跟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特殊使命,“发达国家用了200多年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我们中国现在还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以国外循环经济基本上都是和废弃物的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重点落在现有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怎样循环利用掉或者完全处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我们面临的发展中的增量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经济高强度增长与资源环境高强度消耗之间矛盾,我们的工业生产中资源消耗强度过大,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废弃物过多,最大的需要是把强度降下来。所以说,中国的循环经济是从工业化发展的高潮期就开始,各产业面临的任务会更重,变化会更快,潜力也更大一些。”
齐建国还表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循环经济推广上的原动力也不同。“比如,丹麦卡伦堡只有4家企业,完全是基于相互依存p市场关系自然形成的,并不是由政府设计。而美国杜邦公司是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从一个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开始做起,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国虽然也有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成功模式,但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极不平衡,认识水平也有差别,需要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国家行为,p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实施和推广循环经济,这也是中国特色的。”
近年来p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循环经济法》颁布实施以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成为了指导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并从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从管理、政策、技术等各方面为制造业的循环经p发展模式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外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确定了194家试点单位,培育了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各地积极开展行动,纷纷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从企业、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据了解,2006-2008年3年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了20多亿元引导资金,支持了一批制造业领域的循环经济重点项目。
几年时间,我国制造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09年我国能源产出率为9056元/吨,比2005年提H10%;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4.9%,比2005年提高8.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130.3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22.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6%,比2005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同时,各行业、企业及地方涌现出许多的先进典型,起到了较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罗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为石化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一L有益的探索,具体说来就是必须把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两个核心。”
强介绍,燕山石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将其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他们通过工艺流程的创新,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形成丁基橡胶、苯酚丙酮等国内独一无二或数一数二的产品,在全国率先实现成品油质量升级换代,成为我国第一家千万吨级欧式成品油生产基地。罗强表示,燕山石化还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推动水资源综合利用。他们从首都的区位特点出发,破除石化企业的传统观念,按照用水多元化、污水资源化的思路,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用清洁水由最高年份的68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2423万吨。“下讲轿颐墙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变废为宝,促进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并将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发展。”
经济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技术革新、流程再造等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快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对制造业的改造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瞪表示,应从四个方面推动工业的循环经济,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规划体系。二是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快提升循环经济水平。“十二五”期间,抓住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全面提高工业节能水平,全面实施工业尾矿综道用规划和再生有色金属规划,制订并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三是选择产业链长,废物产生量大的行业开展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加大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十二五”期间,要分类分行业提出技术需求,力争突破一批重大的节能、节水、节材技狄约肮烫宸衔镌倮用技术,再制造技术等,支持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