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聚焦:国务院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0
发布时间:2010-05-25 浏览数:4465 新闻来源:中国经营网

 

国务院已于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出战略定位。

 

国家发改委24日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出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说墓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长三角区域规划获批

 

据发展改革委网站介绍,《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E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E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E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长三角发展新兴产业最有基础

 

发改委表示,《规划》的实施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据新快报报道,知情人士表示,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规划》将引导长三角地区集中力量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工信部领导曾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能脱离传统工业孤立存在。长三角作为我国发展基础最 、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然最有基础。

 

中 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表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积极在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中国参与这一领域的竞争,当然要从最有基础的长三角地区着力。

 

《规划》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意味着《规划》并未引入泛长三角的概念。此前市场曾有传言,安徽和江西也将被纳入规划。

 

刘维新表示,暂不扩大长三角的范围将使《规划》更有针对性。而从长远来看,安徽和江西等周边省 也将受益于长三角的辐射作用。

 

三大战略定位

 

据媒体报道,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提出了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已于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出战略定位。

 

国务院在批复中强调,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长三角区域规划有了,但谁是落实规划的主体?陈建军一直坚持市场导向的一体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主体是企业,长三角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已经非常活跃,而政府的作Z是降低行政壁垒,减少市场的阻力。

 

三大行业获发展良机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规划》提出八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城镇发展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并明确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该地区现代服务业中,金融、地产、航运、文化等产业将受益于亚太国际门户的定位而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如造船业、钢铁业p电气设备制造、轻工制造等也将得益于国际制造业中心所带来的机会;战略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也将获得发展的机遇。

 

专家解读长三角规划

 

据东方早报报道,“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将加速崛起”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

 

肖林昨日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表ⅲ骸俺と角区域规划的实施,将加快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崛起,上海将为长三角的一体化发挥更大的作用。”肖林认为,规划对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发展、发挥上海核心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肖林表示,上海的战略定位就是“四个中心”,这个定位要求结构调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航运、信息、创意、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快制造业的升级,突出发展以创新和研发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上海的转型和发展一定要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长三角一体化到了一个高度,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肖林指出,上海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在“十二五”规划里对接长三角区域规划。在具O的操作层面,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社会保障、能源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

 

“再度明确长三角范围,首提现代服务业中心”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曾参与区域规划编制并担任“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项目负责人:陈建军

 

“从总体上看,区域规划是长三角指导意见的细化和延伸,但也有差异。”陈建军表示,比如在长三角战略定位上,“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是指导意见中没有的,在中央文件中是首次提出。”与2006年初稿的区域规划相比,定位更是明显不同。此外,在长三角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上,正式获批的区域规划新增了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外开放与合作等内容,“既体现了长三角的与时俱进,也表明了中央对长三角在转型升级棋局中的期许。”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区域规划所明确的长三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这与2008年9月出台的指导意见一脉相承。但对区域规划本身而言,意义特殊。区域规划历经多次征求意见和重大修改但迟迟未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长三角区域范围看法不一。”陈建军透露,2006年的区域规划初稿将长三角范围界定为沪苏浙16个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随后,关于长三角是否扩容、暮卫┤荩争议频频。一直到指导意见出台,长三角区域范围方成定局。

 

国务院已于那罢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提出战略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并未提及“泛长三角”。而在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曾强调“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这是“泛长三角”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对此,陈建军猜测,发改委目前公布的只是区域规划的“简缩版”,“也许在其最终公布的规划全文中会有所涉及和体现。”

 

2009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1个区域经济规划,包括《关于支持薪ㄊ〖涌旖ㄉ韬O课靼毒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数量几乎是过去四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在上述区域版图布局完成后,现在轮到长三角了。”陈建军说,“中央期许长三角能在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中起到领军作用,并促进和带动全国的转型升级,重塑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目前长三角仍缺少跨地区行政主体来具体操作”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

 

南京市薪ㄎ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家:陆玉龙

 

“区域规划赋予谐と角在国家战略中的示范功能,将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扮演先行者的角色,同时也将长三角率先推到世界级的高度,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张颢瀚表示,“区域规划在此时出台,将成为沪苏浙各地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

 

张颢瀚认为,“长三角区域规划要落实,需要国家给予实实在在的推动措施,目前长三角仍缺少跨地区的行政主体来具体操作,T要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标的调整。”他指出,过去各地主要以GDP为指标,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建立新的考核指标。

 

陆玉龙认为,“长三角地区要勇于承担起自主创新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世界级城市群的称号。我们甚至需要拿出牺牲短期发展速度的决心和勇气,来大力追求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陆玉龙认为:“尽管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是八个重点方向之一,但目前各地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已足够重视,更应警惕建设过剩。”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