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节能网_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主办欢迎您
手机端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节能思考
中美在节能上到底如何合作
0
发布时间:2009-12-02 浏览数:4856 新闻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头戏就是关于能源方面的合作。对关注能源和气候变化这些热点问题的广大人士来说,在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问:中美到底该如何合作?

 

实际上,中美之间关于能源的问题,或者更准确点说在节能上,相互间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及误区。这也为这两个乒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先说美国。去年夏天,著名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了一本畅销书,书名《世界又热、又平、又挤》(TheWorldisHot,FlatandCrowded),很大篇幅描述中国的能源及节能情况。今年初,世界数一数二的非政府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院(BrookingsInstitute)和知名的皮尤气候变化中心(PEWCentreonClimateChange)各自发布了自?的报告,论述中美之间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问题和前景。同时也是今年初,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博士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探讨了中美节能的一些可能合作。

 

虽然这些作者们的意愿是美好的,可是他们都犯了同一个严重错误,就是认为中国和发达国家一样,要把建筑节能放在首位,因为“别忘了,一般而言,建筑物能耗占到了全社会总耗能的40%…”(弗里德曼,第364页)。言外之意,就是建筑物是节能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要重点抓好。但事实上,我们的制造业能耗占到了全社会耗能的70%,不像美国是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能耗基本相同,三分天下,工业才是我们节能的主要矛盾。不把这个方向认识清楚,达成共识,那闹忻赖哪茉春献髦荒茏呦蚱缤尽R蛭合作要建立在相互透彻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成功。这么多名人都自说自话,表明西方对我国的能耗结构和特点还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

 

再看中国。在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政府向发达国家提出了技术转让和经济援助的要求;发改委气候变化办高广生主任还明确表达希望发达国家每年拿出GDP的1%,就是4000亿美元,作为给中>的技术和经济援助的价码。考虑到节能在气候变化中的特别作用,节能应该是很重要的部分。经济援助比较容易理解,可是技术转让却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发达国家一头雾水,我们自己很多人也搞不清楚。我们可能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什么秘不示人的绝技,只要到了咱们手里,我们也>可以像人家那么节能了,可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了。据我们了解,现实情况是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更谈不上转让。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没有听说外国有哪些划时代的发明,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的气候变化趋势或者马上就可以实现节能。所以可以说,中国对发达国家的“节>资产”情况也是不甚了之。

 

综合上述情况,在合作双方都是雾里看花的情况下,这>合作目前看来还只能是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因为双方要具体谈什么都不知道。

 

>观西方国家自1973年阿拉伯石油危机为契机的节能运动,遭受危机重创的发达国家都按照自己国家的特点,选择了自己的节能之路。比如丹麦重点发展风能,是世界头号的风电强国;美国工业界迅速行动起来。寻求节能之路,同时组建了太阳能研究所,首先开展太阳能热水器的示范和普及>作,成立能源部,统筹能源工作;日本更是强化了用能管理工作等等。这只是节能故事的上半部分,或者是表面。节能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由于石油价格的飙升,大幅度增加了生产和生活成本,很多企业和个人面临倒闭和破产的危险。节能运动的起因在于为了削减能源的开支,而不仅仅是>了减少能源的消耗。

 

我们现在社会上对节能有个形而上学的理解,认为“节能”就>“节能”:减少多少吨煤,多少度电或者多少焦耳的用能。很多人还在说“节能不节钱”这样的外行话,这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逻辑关系是“省钱为因,节能为果”,现在我们是本末倒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自2006年国家明确节能工作以来,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做做表面文章,走>过场这样的初级阶段,深入不下去。没有经济效益的行为,怎么可能持久呢?

 

美国>节能工作,说得难听点就是在搞“人海战术”,从事这项工作的有500万人,未来也许会增加到一千万人。光是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就有5000人在做节能的方方面面的事。和美国相比,我们的人员是少得可怜,不少人还是半路出家,没有专业背景,节能这个“仗”很难打赢。

 

有这么多问题,那么中美之间就节能到底该如何合作?

 

首先,就像前面解释的,要破除对技术的迷信,世界上没有广泛适用的节能秘诀和技术,一用就灵。也许有些行业(比如化工生产)有些重大的、突破性的节能工艺,那也是别人饭碗,不可能转让给你。

 

其次,要了解咱们中国到底缺少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现在美国很流行的就是“电动汽车”和“灵巧电网”、“灵巧电表”、“灵巧家电”,这些东西对美国人也许有用,对现阶段的中国没什么用,不要迷信。我们需要成熟的、可靠的技术,而不是清洁煤炭或者煤气化这些还不靠谱的未来技术。工业是我们的节能的主要矛盾,而工业的基础是电机和锅炉。这些设备自问世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里面的秘密在哪儿?秘密在于这些设备的使用者,而不是这些设备。所以,我们现在欠缺的不是硬件的技术,而是一些节能的“软功夫”,人的因素是关键。

 

没有一支素质过硬的节能专业队伍,节能只能是句空话。上至各级发改委节能主管官员、到设计院设计人员,下至锅炉工,压缩机工,都要接受培训来提高能源管理意识、技能和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节能的基础教育工作,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活动。开展普及教育的重点是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没有老师,教育也变成空谈。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也可以引进一些课程,美国知名的大学几乎都有节能专业。美国的能源部与26所高校共同建立了能效评估中心,在为学校周边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同时,还为未来的节能工程师们提供了实习的基地和机会。我国在这个方面还完全是个空白。我们国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万家,给这些企业每家培养一个人才,再培养2000个老师可能需要30亿人鼙摇:蜕衔奶岬降南蚍⒋锕家索要4000亿美元相比,这个数字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我们自己也掏得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是头等大事,争取别人的支持和援助也容易些。这才是中美节能合作的重中之重。

 

最后,我们还要认清节能的现实障碍。我们国家的能源供应是高度集中的垄断制度,比如电力供应只能由两三家企业来做,他们控制着终端用电的市场,这个和美国也不相同。美国有大大小小两千多家公用事业公司,并且还打破了垄断。美国的经验表明,没有电力公司的实际大力支持,节能不会长久和稳定的发展。毕竟,成功的节能计划会减少能源供应企业的收入,这可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事。如何调和与化解“供能”和“节能”的矛盾个难题,特别是能源供应企业往往都是巨无霸,掌握了特别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形成了固有的既得利益集团,地位很难撼动。美国20多年前开创的“需求侧管理”(DSM)计划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经验。特别是如何实现“节能”和“供能”的“双赢”而非“零和”局面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现在,美国有一些州已经制定了法案,让电力公司的利润和销售额脱钩,以此来调动电力公司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也需要我们虚心学习和领会,“洋为中用”。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尽管美国没有“万能药”,但是在有些技术上还是很领先的,比如照明自动化、高效电机、能效评估手段(软件和硬件)、保温材料以及余热回收装备,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合作。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只是个媒婆,具体工作还得靠市场来完成和检验。另外,我们还需要重视的是,很多节能的技术都掌握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手中,他们的实力有限,开展海外事业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需要组建大的节能集团企业,以及节能技术集散基地,系统地把这些绞踅行甄别,系统化的引进来,在中国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这样,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把节能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带动起来。而不必像美国那样,技术很分散,给推广和普及带来很大的难度。

 

前面谈的都是美国如何如何,那么咱们中国又能帮助美国什么呢?在某些行业我们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我们可以在节能产品的生产环节上发挥我们的作用。目前全球80%的节p灯在中国生产,低价位为美国乃至全球的节能工作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办法,这是很有价值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节能产品由中国来制造,就如前面提到的一些技术。当然,技术千千万万,不一而足。现在美国炙手可热的灵巧电表}灵巧家电}电动汽车电池以及相关部件都是机会。我国p然能生产苹果公司的iPhone,生产这些东西也不是很难,我们企业应该抓住美国节能市场的机会。当然了,咱们国家也有着可能成为美国一个很大的节能技术和服务业的市场,这个还要政府下功夫,做文章。

 

现在大家说节能就离不开环保,虽然他们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是按照搞环保的套路在做节能工作,实际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为什么?环保管的对象基本上是你看得见的“三废”,节能管的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对象不同,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不可简单移植。节能的工作要更加复杂和专业化,成功的节能要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思路,调动全国人民参与,不亚于计划生育工作。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才行。

 

总之,中美能源的合作,用句套话来说,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作者系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CEM项目中国小组副主任,AEE2009节能传奇人物奖获得者)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证书查询